江心靜十年磨一劍 接連在台北舉辦《類・山水》和《雲溪・演算》創作展

記者/葉志雲  台中報導

疫情期間在海內外得到10個大獎的藝術家江心靜,十年磨一劍,在台北接連推出兩檔個展。9月20日起在中正紀念堂三樓4展廳舉行《類・山水》創作展,9月23日下午兩點開幕式、3點半座談,展期至10月1日。11月22至29日在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舉行《雲溪・演算》創作展,11月25日下午兩點開幕式、3點半座談。

江心靜30歲完成單車環球五大洲的夢想,從來沒拿過畫筆的她,43歲跨界藝術,表現卻一鳴驚人,近三年更連得10個大獎,受到藝術圈矚目。她邀請大家一起來見證天賦自由的10年旅程。

江心靜單車環球三年,遊歷五大洲40餘國,2001年在日本秘境體認到擁有冰島諺語所謂「命定狂熱」,對某樣事物有不計代價、不問辛苦的狂熱,決心實踐「讀書、思考、旅行、創作」的理想,回到台灣出版10多本書並撰寫藝文專欄。

藝術家江心靜

江心靜的藝術養分,來自文學底蘊和環球經歷。她2014年從文學跨界藝術,始終不變的是對真理的詩意提問。江心靜從小喜歡文學,熟讀詩詞,大學常從東吳大學後門走路到故宮,飽覽字帖書畫。後來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更在單車環球之旅途中看遍各大美術館,眼界大開。

江心靜投身藝術,很快發展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受到專業讚賞和市場肯定。她的〈海洋心象系列〉,來自身體的海洋經驗,是一則則追尋自我的壯闊史詩;〈道隱系列〉則是文人情懷的當代書寫,結合書寫性和多元技法,探索數位民主的創造性倫理。

江心靜並深入研究當代水墨和技術哲學,48歲時,更負笈遊學,就讀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和「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高研班,深入當代水墨和技術哲學,發展出〈思網系列〉,從個人生命史出發,關注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並結合文本、水墨和裝置,開拓數位時代的沈思,冥想和感悟空間。

江心靜作畫情形

當代水墨之父劉國松教授曾說,江心靜從〈海洋心象系列〉和〈道隱系列〉拓展到〈思網系列〉,風格有了明顯轉變,從青澀奔放到迭獲好評,更能把思想透過有辨識度的繪畫語言表現出來,果然大放異彩。

2020年是江心靜藝術的轉捩點,疫情讓學業和展覽都停擺,但內在的創作驅力熊熊燃燒,為了更大創作空間,江心靜毅然移居山林。高速運轉的世界,閉門創作,深透自我進入無限意志的水墨,〈思網系列〉以藝術打開一個個精神迴路,讓人驚艷,從而創新、想像、抵抗計算化技術,創造新的可能。

江心靜的《類・山水》回顧精選展,透過文本、水墨和裝置的沈浸式空間,虛擬山水,思索我與世界的關係。《雲溪・演算》新作展,則是移居山林的感悟,大甲溪水氣與山谷雲霧中,借雲溪的瞬息萬變,創造演算法之外的沈思冥想空間。

「透過我們最新的無人機影片探索地球令人驚嘆的美景。翱翔在壯麗的海岸線、寧靜的森林和起伏的山丘上,每個鏡頭都揭示 […]

「透過我們最新的無人機影片探索地球令人驚嘆的美景。翱翔在壯麗的海岸線、寧靜的森林和起伏的山丘上,每個鏡頭都揭示 […]

「透過我們最新的無人機影片探索地球令人驚嘆的美景。翱翔在壯麗的海岸線、寧靜的森林和起伏的山丘上,每個鏡頭都揭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