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嘉華 台北報導
長庚醫療體系目前針對給付缺口,提供65歲(含)以下未達健保給付標準或政府補助條件,且經醫師評估裝置具成效者給予不等程度的補助,依家庭經濟狀況甚至可達全額補助。補助範圍包括裝置人工電子耳所需之材料、手術及術後檢查等相關自付費用,土城醫院的患者亦為相同的補助準則。
長庚耳鼻喉部因個案數居台灣首位的優勢,率先發表雙側及成人植入人工電子耳的初步研究成果,吳哲民醫師表示土城醫院提供一條龍的完善服務,舉凡電子耳術前的諮詢、植入手術的施行、術後電子耳調頻與追蹤等,節省民眾就醫時間。以兒童個案為例,雙耳植入間隔時間越短,植入年齡越早、適應期就越短,術後成效也越顯著。成人類似鄭小姐的語後失聰案例令人鼓舞,未來更大量案例的研究成果可預期會帶給植入者及醫界更多驚喜與信心!
23歲的鄭小姐,小學時發現患有紅斑性狼瘡,2017年因大學的學業壓力影響,聽力狀況開始走下坡,因而休學一年,經過一連串的治療與檢查甚至針灸都不見起色,進入職場後,聽力甚至每下愈況,2021年求診耳鼻喉科,診療後依醫師建議,決定植入人工電子耳,術後聽能表現良好,如今與人溝通,接聽電話已不再困擾她。
44歲的高小姐18年前因突發性耳聾聽力逐漸衰退,直到兩年前不得不配戴助聽器搭配讀唇溝通。身為護理師的她,因疫情期間民眾皆戴口罩,嚴重影響溝通,不只讓她被迫離職,購物時也常被店家怒斥,生活充滿了壓力與負擔。高小姐在醫師建議下植入人工電子耳,短短一個月即恢復久違的聽能,溝通不需再讀唇,終於像個正常人一樣,讓高小姐感動不已,也對重返職場充滿信心。
4歲的黃小妹在健保補助下,1歲時於外院植入第一耳,2021年在林口長庚植入第二耳,植入後僅需極短時間適應,讓原本就優異的單耳聽能更加如虎添翼,爸媽對於術後成效感到嘖嘖稱奇。由於家住土城醫院附近,如今後續的追蹤和電子耳調頻作業都可就近在土城醫院進行。
土城醫院耳鼻喉科吳哲民醫師(林口長庚前耳科主任)擁有豐富的臨床研究經驗,他表示根據長庚統計116位成人案例,成人語後失聰在術後3~6個月即有成效,最快的1個月、最慢的6個月,多數可經由自我學習就能恢復八、九成聽能。成人若自我察覺聽不清楚或聽不見,戴上助聽器後,即使聽得到聲音,也不清晰或是戴上助聽器更吵,且又有耳鳴加重干擾,影響與人相互溝通或自我生活品質,建議這時就可以就診與耳科醫師討論植入人工電子耳的必要性。對於極重度聽損的孩童而言,雙耳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效果,比在非植入耳配戴助聽器更好。且患者於植入第二耳後,特別在聲音位置辨識與噪音下語音辨識方面都大有改善,受到的限制更少,此項雙耳效應在成人與兒童患者身上皆然,植入者術後恢復的聽能,也有助於人際關係的改善和社會功能的提升。
由於人工電子耳醫材科技不斷精進,最新的電子耳已可透過可自動判斷語音來源並減少噪音接收的麥克風技術,自動排除各種可減低語音辨識的噪音干擾,讓植入者在充滿噪音環境中也可與人交談、聆聽演講等(包括音樂欣賞)。而新型處理器也可直接與Apple手機裝置串流(藍芽連線),原本用手機進行的電話接聽、音樂和影視音訊聆聽可直接在處理器上進行,不需要額外的設備。手機上下載的專屬APP可以監控聲音處理器狀況,轉換程式、追蹤每日接觸語言時間、調整音量、聲音靈敏度,確認電池的壽命等,也可以定位聲音處理器在哪裡(防止遺失),操作使用上更加便利。
因為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的大愛,強力推動電子耳捐贈與補助政策,長庚醫療體系至今完成千餘例,佔台灣半數以上。健保給付上路之後,造福18歲以下重度聽損兒植入單側電子耳後,若礙於經濟因素無法負擔植入另一耳的家庭,經評估植入第二耳可以達到預期手術成效,且符合(中)低收入戶或領有身障生活津貼補助的患者,將有機會獲得長庚醫療體系的補助。而黃小妹的案例說明善用健保給付和長庚醫療補助可以盡早、順利的完成雙耳植入,發揮雙耳聆聽的最大綜效。土城醫院人工電子耳團隊可望對於即將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的重度大小聽損患者提供更多醫療與復健資源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