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藍先元教授科研團隊榮獲國家新創獎

分享連結:

記者/顏欽賢 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長藍先元教授科研團隊,領先國際提出苯甲酸鹽可以調節NMDA受體,能改善anti-NMDAR encephalitis造成的精神與認知症狀,此一嶄新的治療法,也能大大減輕健保和醫療上的負擔;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殊榮,於110年12月17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接受大會頒獎表揚。

藍先元教授與馬偕兒童醫院臧汝芬醫師接受國家新創獎頒獎
藍先元教授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殊榮,於110年12月17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接受大會頒獎表揚。圖:中國醫藥大學 提供

國際知名神經精神藥理學家藍先元教授與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帶領團隊發表的「苯甲酸或其鹽及衍生物用於預防或治療抗N-甲基-D-天冬胺酸受體腦炎之用途(Benzoic acid or a salt thereof for use in preventing or treating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研究成果,由於苯甲酸鹽對抗NMDAR腦炎之治療醫藥市場上有巨大潛力和商機,已獲得台灣專利,並已提出PCT國際專利申請,可望發展為新一代anti-NMDAR encephalitis 之創新療法。

group photo long
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長藍先元教授科研團隊。圖:中國醫藥大學 提供

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生物醫學研究所長藍先元教授表示,在接受思覺失調症住院治療的患者分析,有 7.6% 有抗NMDAR 腦炎,所以部分非典型精神病表現源於自身免疫功能障礙之抗NMDAR 腦炎;進而言之,自身免疫疾病與許多精神疾病有密切相關,之前被診斷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有45%的患者有自身免疫疾病,若干抗NMDAR腦炎在臨床上可能被誤認為思覺失調症。目前尚無對思覺失調症患者使用免疫療法的適應症。然而,有一些抗NMDAR腦炎患者對免疫療法及抗精神病藥物療效不佳,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的治療,以期提升療效。

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頒獎會場2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表揚會場。圖:中國醫藥大學 提供

藍先元教授研究團隊近年執行許多領先國際之創新治療研究並發表成果,在國際間備受肯定;過去其研究團隊領先全球進行D型-胺基酸氧化酶 (D-amino acid oxidase, DAAO)抑制等新創機轉對NMDA調控之轉譯研究與臨床試驗,領域包括思覺失調症(舊名精神分裂症)、失智症等。最近,為改善anti-NMDAR encephalitis之患者的新創治療,也獲得重大成果。

榮獲2016年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會頒發中樞神經藥物新創獎的藍先元教授欣慰的表示,苯甲酸鈉帶給自體免疫精神病患新的希望,也對研發谷氨酸神經遞質調控藥物帶來最近進展,這項發明使台灣對於anti-NMDAR encephalitis的新藥研發晉升世界領先地位。

分享連結:

熱門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由一群長期關注兒童教育與社會公益的教育工作者所組成的「臺中市群育國際同濟會」,於今年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臺灣知名藝術家洪易受邀於中友百貨舉辦個展《抱抱春彩》,展出127件色彩繽紛、充滿生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為推動永續農業與國際合作,日本岩手縣農林水產流通課主辦、台中市農業局及台中市工策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