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彩娥 台中報導】
1919年,日本人持木壯造與東勢士紳廖阿霖、廖坤樣叔姪攜手合作,帶領約百戶移民來到現今新社區福興里(舊名麻竹坑),共同開墾超過300甲的山林原野,發展水稻種植與林業。開墾過程中,他們體認到教育的重要性,毅然將部分良田移作校地,推動偏鄉教育,為福興里的百年發展奠定了穩固基礎。
為紀念建村百年與教育傳承精神,12月6日,持木壯造的孫女松村昭子女士特地來台,拜訪大林國小並尋訪祖父與開墾先賢的足跡。大林國小校長朱秀麗、福興里里長劉春財以及彭文欽理事長熱情接待,共同回顧村落歷史並歡迎遠道而來的昭子女士。
松村昭子女士表示,雖然她出生於台灣,但這是她首次來到福興里,過去並不清楚祖父曾在此開墾農場。此次訪問讓她深刻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也對大林國小學童們的純真活潑印象深刻,進一步了解了祖父對地方發展的影響。
朱校長指出,當年廖阿霖與廖坤樣叔姪理解教育對村落發展的重要性,在持木壯造的支持下,將農場部分辦公室改建為教室,啟動偏鄉教育計畫,不僅教授兒童,還為婦女提供夜間教育,這正是大林國小的前身。她強調,大林國小歷屆畢業校友在社會各界表現優異,這都源於當年先賢們的遠見與努力。
劉春財里長則回憶,早年的麻竹坑曾繁華如九份老街,街上商店林立,有米行、藥局、冰果室及小吃部等,甚至擁有郵局。每逢收購香蕉時,街道上人潮湧動,熱鬧非凡。隨著時代變遷,麻竹坑如今成為以枇杷、甜柿、葡萄等高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區,並以每年冬季的梅花森林聞名,吸引大量遊客造訪。
活動當天,朱校長邀請昭子女士在校園內種植象徵剛毅與幸福的梅樹,以緬懷開墾者的辛勞與奉獻,也鼓勵學子承襲「大樹成林、百年樹人」的精神,努力學習、開創未來。
昭子女士在福興里漫步時表示,希望將這段歷史與村落的美景介紹給更多人,讓這座充滿文化底蘊的百年村落被更多人看見,延續麻竹坑的故事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