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在台灣各地偏鄉學校中,近半數學童面臨學習動機不足與學業壓力的雙重挑戰。由東海大學、游榮吉教育基金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合作推動的「教育溫度計調查計畫」,針對930位學童調查結果顯示,雖有55.7%的學生處於「適溫」學習狀態,但仍有21.1%長期感受到焦慮與壓力,另有23.2%逐漸失去學習動力,顯示教育現場需更深入關注學生的內在狀態。

延續對偏鄉教育的長期關注,7月8日,逾百位偏鄉學童首次走進東海大學校園,參與為期三天兩夜的「2025 AI超人夏令營」。活動由游榮吉教育基金會、東海大學、台中市政府數位發展局及東海大學婦女會共同主辦,內容涵蓋AI科技、人文藝術、永續探索與馬術教育,透過多元課程帶領孩子體驗科技與未來教育的可能。
開幕儀式中,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AI教育不僅是時代趨勢,更是面對未來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我們希望孩子能在營隊中建立自信,看見自己的潛能。」基金會董事長游仲堅也指出:「AI與數位素養將是翻轉未來的關鍵,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營隊,帶給孩子不一樣的視野與希望。」

課程以「城市反向邀約」為概念,讓偏鄉孩子走出社區、深入城市大學體驗學習場域。活動設計包括AI藝術創作、自然探索、智慧碳中和園區參訪、馬術生命教育等,希望啟發學生對科技、永續與人文的興趣。台中市數位發展局長林谷隆表示,這項行動已默默推動兩年,「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更是機會與陪伴。」
「教育溫度計」調查也指出,超過三成學童表示缺乏學習策略,遇到困難時不知如何求助。前空中大學副校長、基金會董事沈中元表示,這項調查不只是數據,更是一面鏡子,讓社會重新看見孩子們的學習壓力與情緒變化。他指出:「如果孩子長期處於低溫,代表對學習失去期待;高溫則是壓力過重、容易失去信心。我們希望提醒社會,教育的根本在於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與被珍惜。」
夏令營期間,東海大學婦女會特別安排營養餐飲與手作冰淇淋,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溫暖關懷。會長羅蕙蓮強調:「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需要情感的連結與陪伴,當孩子被看見、被重視,就會產生對未來的期待與信心。」
活動中,由基督徒廖梨妃所創辦的梨子咖啡館也為孩子們準備晚宴,菜色從義大利麵、漢堡到香煎羊排皆細緻入微,孩子們紛紛表示「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晚餐」,展現企業與社會的愛心與支持。
推動本計畫的東海大學公共事務處處長黃兆璽與沈中元教授進一步指出,調查結果顯示,有73%的學生希望增加遊戲式學習,逾半數希望加強藝術、STEAM、AI教育與科學實驗等課程,反映出學生對多元學習的渴望,也提醒社會應從理解孩子內心出發,補足偏鄉教育在情感與資源兩方面的缺口。
整體而言,此次AI夏令營與教育溫度計調查,不僅是一次學習體驗,更是一項教育現場的深度回應。透過實際行動與數據分析,期望為偏鄉教育注入溫度與力量,讓更多孩子擁有改變未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