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詹先生三個月前感冒,原本只是咳嗽、流鼻水,治癒後卻接連出現額頭悶脹頭痛,時好時壞。他起初以為是天氣炎熱、車內工作太久導致,靠止痛藥勉強緩解,但停藥後又復發,困擾不已。
醫師進一步安排鼻竇X光檢查,果然發現左側鼻竇腫脹發炎,診斷為鼻竇炎引起的頭痛,經抗生素治療後,一周內症狀明顯緩解,一個月後完全康復。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星翰表示,頭痛原因繁多,包括偏頭痛、血管炎、失眠、感冒等,若症狀不典型,通常會搭配鼻竇影像檢查,才能釐清病因。像詹先生這種「感冒併發鼻竇炎」的案例並不少見。

王星翰指出,台灣因空汙、人口密集及濕熱氣候,鼻竇炎盛行率達3至6.4%,約百萬人受影響。常見症狀包含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脹痛、慢性咳嗽,甚至可能影響嗅覺與睡眠;青少年患者還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缺課而影響學習。
「其實鼻竇炎引發的頭痛是可以治療的。」王星翰提醒,藥物治療、鼻腔沖洗及抗生素是常見方式,平日保持環境通風、注意個人衛生並避免過敏原,有助預防鼻竇炎。他也建議民眾,若頭痛反覆發作,應及早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治療,避免長期受困於慢性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