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宋佳景/綜合報導】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情勢再度升溫。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8日晚間發布緊急通報指出,因持續進行壩體降挖引流作業,加上午後起上游地區降雨不斷,導致壩體原滲流處水量明顯擴大並出現沖刷現象,恐引發壩體破壞或潰決,造成立霧溪下游水位驟升。署方已緊急發布通報單與CBS簡訊,要求下游區域人員全面撤離河道,避免靠近溪畔,以防發生意外。

林業保育署指出,燕子口堰塞湖自日前因山崩形成後,水量持續累積,經專家評估後採取「降壩引流」方式降低湖水水位,藉此減輕壩體壓力。今日下午持續施工降挖,加上上游降雨集中流入,使滲流水流速加快、沖蝕範圍擴大,壩體局部結構出現明顯變化。經現場監測,堰塞湖水位於50分鐘內下降9公分,顯示引流作業發揮效果,但潛在風險仍高。

林保署表示,為確保人員與設備安全,現場施工團隊與機具已於傍晚全面撤離至安全地帶。壩體破壞或局部潰決屬於降壩引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預期結果」,並不代表情勢失控,而是受控疏導的自然過程。惟因降雨仍持續、溪流流量不穩,相關單位正嚴密監測湖水變化與壩體穩定情形,並隨時滾動修正防災應變措施。
林保署指出,若壩體出現進一步崩解,可能使立霧溪短時間內水位上升,影響下游中橫沿線河岸地區安全。為此,署方已透過地方政府及災防體系同步通報,請在地民眾、遊客及施工單位務必遵守指示,暫勿進入溪床、河道與堤岸活動。

林保署強調,目前已啟動24小時監測與警戒,包含即時影像監控、水位感測、地表變形偵測等機制,並與水利署、花蓮縣政府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保持密切聯繫。專家團隊正持續評估壩體穩定性,並研議後續修復與安全降解方案。
署方呼籲,民眾切勿因好奇接近或停留在危險區域拍攝影像,以免因突發水位暴漲發生意外。燕子口堰塞湖地形險峻、環境變化快速,任何突如其來的壩體崩解都可能在數分鐘內引發洪水湧流,必須保持高度警戒。
林保署重申,目前情況仍在掌控中,防災團隊正持續監控現地情勢,後續將依監測結果及氣候變化調整應對策略,全力守護花蓮山區居民及遊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