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為打破社會長期對HIV的迷思與標籤,今(25日)以校慶65週年「做對的事」為主軸,舉辦「圖書館週暨世界愛滋病日系列活動」開幕式。校方特別推出巨型扭蛋機,象徵「重新理解HIV」的起點,並以書展、影展、資料庫檢索、VR換位體驗與遊戲化學習等多元活動,把公衛知識變成年輕世代願意靠近、容易吸收的形式,推動以科學重新認識HIV。
活動吸引多位重量級嘉賓出席,包括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羅一鈞、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柯乃熒、中華民國台灣懷愛協會主任李夢萍,以及中山醫大董事長周英香、校長黃建寧與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原地,顯示官方、醫療與教育端共同致力友善公共衛生的決心。
羅一鈞致詞指出,國際早已達成「U=U」(病毒量測不到=不具傳染力)的共識,現行治療能讓HIV感染者的病毒量降到測不到,生活與一般人無異,但社會仍停留在過去的刻板印象。他強調,破除迷思、以科學取代偏見,是邁向零歧視的重要關鍵,並肯定中山醫大及附醫長期推動愛滋防治與友善醫療,在公衛教育上扮演關鍵角色。

周英香表示,愛滋迷思背後往往是恐懼,因此更需要社會一起「做對的事」共同翻轉。她說,附設醫院採行不標籤化溝通、優化流程,讓感染者能安心就醫;學校則透過醫學人文與跨領域課程,讓學生在進入臨床前就具備同理與尊重。她強調,教育與醫療端的合作將持續深化,使醫療體系更具包容力。

黃建寧提到,中山醫大早在26年前就支持成立「台灣懷愛協會」,是中部最早提供HIV患者諮詢、生活輔導與就醫陪伴的NGO,校方與附醫每年投入百萬經費持續推動防治。他指出,在醫療已能將HIV視為慢性病般穩定控制的今天,更要同步改變社會態度,以科學與同理心破除標籤化,建立真正友善的照護環境。
他也介紹護理系將AR/VR融入教學,本次活動的VR體驗讓學生能站在感染者角度,感受來自社會的壓力與隱性歧視;透過資料庫主題檢索,學生也能掌握國際最新治療趨勢,建立更扎實的專業認知。

柯乃熒則分享,此次展出的「HIV生存戰」卡牌遊戲,是由護理團隊與學生共同研發,將感染途徑、預防方式與治療知識以遊戲化方式呈現,讓艱深醫療知識更容易吸收,也讓衛教更貼近日常生活。
系列活動還包括電影《藥命俱樂部》放映與座談、「愛滋六大迷思挑戰」闖關遊戲,以及HIV、C型肝炎與梅毒三合一篩檢,推廣「一生至少篩一次」的觀念。李原地表示,希望透過活動讓友善醫療從教育扎根,使學生在踏入醫療現場前,就能具備尊重隱私、無歧視與同理心的態度,讓友善真正成為醫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