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彩娥 南投報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迎來10週年,今年以「斷層十載,與時俱進」為主題,4月30日當天舉辦防災野餐市集暨週年紀念活動,包含「慶生儀式」、「主題表演」、「防災市集」、「野餐活動」及「行動體驗車」,最難得的是創園貢獻者、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及眾多貴賓將齊聚一堂見證「斷層十載」。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是現址保留,經多方單位通力合作,才得以保存珍貴的「世界級逆衝斷層」。從2013年5月1日開放至今,持續以多元科教活動傳遞地震、地質及環境生態科普知識,也與國內外地質相關研究交流密切,邁入下個10年會持續與時俱進,走入大眾日常扎根防災觀念。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捷克科學院來訪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在斷層槽溝內架設全球首台「監控儀器」,未來雙方將一起持續監控此區「世界級逆衝斷層」之移動,盼將斷層槽溝保存的意義推廣至全世界。4月30日當天由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陳毅青副教授代表捷克科學院出席,與中央大學、科博館簽署三方「國際合作意向」;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劉雅瑄系主任將與本館簽署合作計畫,共同進行地質研究、推廣科學教育。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科長詹文碧分享,2023年底前,全國觀眾只要姓名中有任何一字跟「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相同,即可免費入園參觀。4月30日還有眾多適合闔家同樂的體驗活動,觀眾可透過趣味遊戲、實際體驗及展示救災裝備等市集攤位、大型體驗車,在遊戲中學習科學,完成體驗活動參加集章,有機會兌換防災食物組,將防災教育帶回生活中。
呼應10週年防災野餐市集主題,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推出獨家限定環保食物袋,外觀設計印製園區吉祥動物「穿山甲」獨一無二圖像,內含即開即食防災食品、高熱量乾糧等防災食品,容量3公升的袋體可盛裝熱食、清洗後反覆使用,希望倡導環保意識與防災觀念,售價500元,數量有限,歡迎「袋」它回家。
回顧建館歷程,詹文碧科長說,當時地質學家動用許多科學方法,才找出正確斷層位置,將建築外觀蓋好後,再往下挖掘槽溝。10年來許多觀眾對「斷層溝槽保存館」特殊外型好奇又感興趣,它的設計概念源於「天圓地方」的意象,以此呼應古人對天地想像的宇宙觀,也對照現今蓬勃的科學發展,期勉未來不斷更新。
館長焦傳金表示,科博館肩負自然資產保存、研究、科學教育展示及推廣任務,園區至年底還有各種知識性系列活動,7月15日在科博館舉辦《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影片特映會,導演齊怡與相關學者將到現場與觀眾交流,帶大小朋友深入認識臺灣地質的故事,歡迎持續鎖定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專頁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