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志雲台中報導
逢甲大學《創‧藝‧術》校園裝置藝術系列活動,5月10日由知名藝術家許璧翎的《從觸摸的維度上觀看美》裝置藝術登場,兩件懸掛在丘逢甲先生紀念館前樹上、色彩炫麗的方形與圓形編織作品,與鋪在地上的兩個鏡面相互輝映,並和趨前觀賞的師生產生趣味的光影變化,形成天、地、人三個面向的緊密互動關係,是一項別開生面的有趣戶外展演,將持續展出一個月。
焦點藝術家許璧翎《創‧藝‧術》校園裝置藝術展演活動,5月10日傍晚在戶外廣場揭幕,由策展人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特聘教授鄭月妹主持,許璧翎老師也到場與建築專業學院的同學對答互動,可說是上一堂最生動鮮活的藝術課程。
藝術家許璧翎表示,《從觸摸的維度上觀看美》裝置藝術作品,是她運用特殊的聚乙烯纖維材料編織而成,也是她在藝壇備受注目的「炫線」系列創作;此一重量輕、抗撕、防水的特殊環保材質「泰維克紙」,必須使用美工刀,將強韌抗撕的紙材裁切成許許多多的細線,經由壓克力等顏料浸染,再編織成立體的「炫線」作品。
許璧翎老師表示,這兩件方形與圓形炫線作品,在逢甲大學校園內與樹木茂密的自然環境結合,展現另一種藝術之美,也是一種有趣的對話;最奇妙的是,透過鋪設地面的反射鏡,還能與觀賞者產生互動關係,讓大自然、藝術品與觀眾形成天、地、人三合一的緊密關連,是最令人驚艷之處。
本身也是藝術家的鄭月妹特聘教授也指出,美女藝術家許璧翎老師帶來的戶外裝置藝術很有特色,作品簡潔有力,且能聚集視覺焦點,並反照周邊景物,人們走進觀看時,同時產生互動關係,展演的效果特別的好。
許璧翎老師說明她的創作理念指出:「藝術自進入觀念藝術之後,感官的視覺形式『美』,漸漸地淡出了藝術的視野;觀念藝術似乎占據了整個藝壇的學術,但問題是觀念藝術並沒有躍出語言的形式主義層面,而且一味的形式主義追問,表面上藝術形式好像多樣化,但實質使藝術越來越趨於符號化,觀眾卻越發難以理解今天的藝術。」
許璧翎老師這一步說:「我希望將藝術還原於單純的呈現,使我們通過視覺的瞬間反應,獲得美的享受;我知道,我們對於美的理解是千變萬化的。但根本上,還是視覺反射與內心認知碰撞的契合關係點。在這次展出的作品,我以這樣的立場上去詮釋及表達;我將線型、色面、色變、色域重建在我所設定的空間關係中,並讓其具有一種多維幻象的一種新秩序,這個秩序關乎著我對於美的重新理解。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通過我的身體,手工編織所給予的這種對美的呈現,而反映的一種對『美』的觸摸與觀看。」
逢甲大學《創‧藝‧術》校園裝置藝術活動,是鄭月妹特聘教授在校園提倡人文與藝術活動,執行教育部深耕計畫的一項長期系列活動,已經進行了7年,每一學期都會邀請藝術家進入校園展演,介紹給學生認識藝術,得到很好的評價。鄭月妹教授認為,邀請藝術家到場與學生對答,熱烈互動,效果非常的好,是這項活動最有價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