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許佩玲74藝術中心陶藝創作個展,展出了她近年來以礦物為靈感的作品。許佩玲以自然的色彩和質感,呈現了礦物的多樣美麗,同時也探索了陶藝與環境的關係。她的作品不僅展現了陶藝的藝術性,也反映了她對自然的敬畏和關懷,這是許佩玲中部的第一場個展。即日起在74藝術中心舉行,展至11月5日止。

許佩玲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和創意。1967年出生於台北市,幼年時期曾與祖父母住在花蓮的山區,那裡的自然風光讓她開闊了眼界和心靈,畢業於復興商工美工科繪畫組的許佩玲,從事雕塑工作已有30多年的經驗,曾為許多知名企業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近年來,她專注於自己的創作,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和技巧,讓每件作品都簡約而不平庸。

74藝術中心創辦人李文武表示,許佩玲是一位來自淡水的陶藝家,擅長使用無釉裸燒岩塑技法,創造出獨特的陶藝作品。她的作品具有粗礦的質感,像是岩石般堅硬而多變,但又有著令人驚艷的墨彩,如同自然界中的珍寶。她的作品中,有些呈現出翡翠般的碧綠色,有些則像是溪流般流動的灰色,都是她對火與土的精湛掌控所呈現出來的。如果你想欣賞她的作品,你一定要親自到場,才能感受到她作品中的神秘與美麗。

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表示,許佩玲的作品以裸燒岩塑為特色,展現出自然的肌理和手工的美感。許佩玲表示,裸燒岩塑是一種將泥土和火的元素結合的藝術形式,能夠反映出陶土的本質和火焰的力量。作品通常不使用釉料,而是利用不同的泥土顏色和火焰氧化還原的變化,創造出豐富的色彩和紋理。也展現了對生活和自然的觀察和感受,以及對陶藝的熱情和堅持。

前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委洪慶峰指出,許佩玲創作展以《礦藏墨翠》為主題,展現手捏陶藝創作的魅力。她運用不同的技法,如刻畫、拼貼、上釉等,創造出豐富的紋理與色彩,呈現出礦藏墨翠的多樣性與獨特性。她的作品不僅是陶藝品,也是藝術品,反映了她對礦藏墨翠的深刻理解與欣賞。這次展覽讓觀眾能夠近距離欣賞許佩玲的作品,感受她的創作精神與美學觀,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許佩玲創作之美。

許佩玲的作品以裸燒岩塑的技法呈現出自然的肌理和色彩,展現出手做的美學和個性。她進一步表示,裸燒岩塑是一種不使用釉料的陶藝,而是利用泥土本身的成分和柴燒的火氣,讓作品在高溫下產生變化和驚喜。她喜歡這種不可預測的創作過程,也享受與泥土和火的對話和互動。

許佩玲更是一位專注於將大自然的美麗轉化為陶藝作品的藝術家,在陶壼杯器上,呈現出岩礦墨翠的色彩和紋理,讓人感受到大理石的魅力。她的作品不僅展現出高超的技巧,也反映出對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賞。許佩玲的陶藝作品,就像是一幅幅精緻的畫作,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其中的細節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