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志雲 台中報導
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邀請藝術家張亦足在宮保第第二進特展區舉行「墨金:張亦足的心境畫卷」畫展,5月9日上午10點開幕式 ,展期至6月17日,歡迎前往賞畫。
張亦足老師這項展覽系列作品,媒材使用日本金潛紙,帶有「光明能量」之意涵。蘇東坡說過「書畫本來同」,因而張亦足老師臨摹書寫的歷代經文碑帖內容,從不斷書寫的文字中提煉點、線、面作為筆墨之養分,轉換成作品基底材,以增強其質量感。張亦足老師執筆運心於一意直達造境,創作至此蒔花玩水是常景,看真山水是以增長智慧,自然心寛體胖,有感生活樂趣於此漸入佳境,可謂至圓滿境界。
宮保第園區指出,藝術的存在與發展,無不透過創作者及美學語彙寫下一頁頁的篇章推動,其中亦歸功於隱身在民間的推動者,如:清中葉流寓來台的謝琯樵(1811-1864)曾為林文察(1826-1864)將軍的戰略謀士,期間引進中原文化相關資訊。
至於台灣日治時期,則有在地仕紳林獻堂(1881-1956)、蔣渭水(1888-1931)、楊肇嘉(1892-1976)等人於1921年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推動新文化運動,期間資助顏水龍(1903-1997)、郭雪湖(1908-2012)等藝術家出國交流深造。1980年代,旅居英國多年的林壽宇(1933-2011)返台後引領藝壇掀起極簡主義風潮,至今亦有全世界走透透的林明弘(1964-)以作品「台灣紅」持續為台灣發光發熱。
宮保第園區指出,藝術雖有東、西方之別,然而時至今日,其範圍無所不包,有平面、立體、觀念、行為藝術等,內容從傳統、現代到當代,在國際之間相互交融產生多元面向並持續推進。孔子曾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本展覽系列作品內容、元素來自遊走自然、山川,在目視心記轉換後使山川結構產生變化、經抽離過後再重新組合,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心、境交融的呈現。
宮保第園區表示,當代藝術已不拘泥於視覺、技術之表現,藝術家張亦足在作品中亦嘗試融入霧峰林家文獻之演繹歷程,希冀觀者能在視覺饗宴之餘,同時展現作品的可讀性與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