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佳景 專題報導
90年代的台中,飆車是一種流行的文化現象,也是一種危險的歪風。當時,許多年輕人為了尋求刺激和認同,騎著改裝過的機車,在夜晚的街道上競速和飛車。這些飆車族不顧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常常引發交通事故和警察的追捕。他們也經常與其他飆車團體發生衝突和暴力,造成社會治安的問題。飆車歪風在90年代後期逐漸衰退,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政府的嚴厲打擊、社會的譴責、飆車族的成長和轉變等。
1995年夏,台中市的飆車族們展現了他們的名流、兜風、豪邁、迪爵、追風、王牌等特質,讓台中市的雙十路、公園路、自由路一帶成為了飆車的聖地。他們不畏風險,不顧法律,只為了追求速度和刺激,每當假日晚上,他們就會從全國各地聚集在這裡,展開一場場的飆車大賽。
20年前台中飆車成為全民娛樂,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社會問題。台中市是台灣中部的重要城市,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也是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然而,在2000年代初期,台中市卻出現了一種奇怪的風潮,那就是飆車。飆車指的是在公共道路上以高速駕駛摩托車或汽車,不顧交通規則和安全,甚至故意與其他車輛或行人發生衝突的行為。飆車者通常是年輕人,他們把飆車視為一種刺激和娛樂,也是一種展現自我和挑戰權威的方式。飆車不僅造成了嚴重的交通事故和傷亡,也影響了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更令人震驚的是,飆車竟然成為了一種全民娛樂,有些民眾甚至會在路邊觀看飆車表演,或者在網路上分享飆車影片和照片,對飆車者表示讚賞和支持。這種現象反映了當時台中市的社會風氣和價值觀的扭曲和混亂,也引起了政府和媒體的關注和批評。為了打擊飆車,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行政措施,例如加強執法、提高罰款、沒收車輛、設立專案小組等。同時,也有一些社會團體和學校組織了反飆車的宣導和教育活動,希望能夠喚起飆車者和民眾的良知和責任感。經過多年的努力,台中市的飆車現象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不再是一個全民娛樂。
2000年,台中市飆車事件。當時,一群年輕人騎著重型機車,在市區內肆意飆車,不顧交通規則和安全,造成多起事故和傷亡。警方接獲多起民眾的報案,決定採取嚴厲的措施,對飆車族進行圍捕。在一次大規模的行動中,警方動員了數百名警力,設置了多個路障和攔截點,將飆車族一網打盡。這次行動共逮捕了超過200名飆車族,並查扣了數百輛機車。警方表示,這是台中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飆車族圍捕行動,也是對飆車族的一次重大打擊。警方呼籲,飆車不僅危害自己的生命,也威脅他人的安全,希望年輕人能夠遵守法律,遠離飆車。這些飆車族們不僅吸引了許多同好者的目光,也引起了一般民眾的好奇和興趣,使得這裡無形中便成了觀光勝地。當年網路不發達的時代,這種全民娛樂的現象實屬不易,但也正因為如此,才讓飆車族們更加得意和囂張。然而,這股歪風終究沒有持續太久,最後在警方「口袋戰術」的誘捕下才結束了為期數月的飆風。警方利用臥底和假車牌等手段,將飆車族們一一逮捕,並對他們進行罰款和扣分等處罰,使得飆車族們紛紛收斂,不敢再在台中市的街道上狂飆。
台中公園旁擠滿觀看飆車人潮,是90年代台中市的一個特色景象。當時,許多年輕人喜歡在雙十路、公園路、自由路一帶展現自己的車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飆車族和觀眾。這些飆車族不僅追求速度和刺激,也注重車子的外型和配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次文化。然而,這種飆車活動也帶來了噪音、交通和安全等問題,引起了警方和社會的關注。最終,在警方的嚴厲取締下,這股飆車歪風才逐漸消退,成為了台中市歷史上的一段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