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思維、富邏輯》為什麼掌控自己的人生這麼重要?吳淡如教你如何打破「大家都這樣」的框框,活出自我 – 民生電子報

分享連結:


此文章最初授權出處:窮思維、富邏輯》為什麼掌控自己的人生這麼重要?吳淡如教你如何打破「大家都這樣」的框框,活出自我

窮思維、富邏輯》為什麼掌控自己的人生這麼重要?吳淡如教你如何打破「大家都這樣」的框框,活出自我

作家吳淡如認為,唯有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成年人應首先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而非以「大家都這樣」的名義涉足他人的決定。在其著作《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中,吳淡如分享了自己如何依靠數據做出理性的判斷,停止尋找任何自我欺騙的藉口,結果遠超預期。

她的許多決定看似大膽,例如選擇在越南投資。越南在2015年底才剛開放外國人購買不動產,當時她每次過馬路都覺得隨時可能被機車撞死。儘管疫情耽誤了越南的經濟發展,但全球經濟的趨勢證明,選擇的方向是正確的,過程中的起伏也是必然的。

吳淡如強調,這些決策並非拍腦袋想出的結果,而是依據大數據與研究調查的證明。對她來說,成為一名商人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在商業場合中,她不再以文青的身份自居,該理性的時候就應拋開感性,避免使用非理性的理由進行交涉。她舉例說,有人曾對她說:「我從小看妳的書,很崇拜妳,妳公司名下那間餐廳能不能看在這個情分上賠錢賣給我?」她認為這樣的要求完全不合邏輯。

吳淡如表示,她也學到決策需要果斷,千萬不要變成《三國演義》中「謀而無斷」的袁紹,擁有再大的資源,若策略模糊、行動遲緩,也會失去江山。因此,文青的情懷應該留在文青的小劇場,而不是帶到商業場合。

她進一步指出,寫作是心靈的活動,而出版則是一種商業行為。讀者並非在尋找偶像,而是尋找能夠表達他們心聲的代言人。面對現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吳淡如坦言,自己出生在菜市場旁邊,肚子餓了就翻冰箱尋找食物,這樣的背景使她注定成為一名通俗的作者。她樂於接受自己這樣的「世俗」,並認為自己在人際關係與行事風格上,並不低俗。她強調,應該在不同的情況中展現適當的能力,不要讓自己被「人設」束縛住。除了父母之外,恐怕沒有人真正關心你想要設定的形象。而在商業社會中,所謂的「形象」也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輕易得到認可的。

作家吳淡如分享了她在疫情期間的心路歷程,對於一個喜歡隨時飛往各地的人來說,疫情的三年可能會帶來不小的打擊,但她表示自己並未因此感到困擾。她認為,山不轉,路不通,人可以轉。

banner%E3%80%8A%E7%AA%AE%E6%80%9D%E7%B6%AD%E3%80%81%E5%AF%8C%E9%82%8F%E8%BC%AF%EF%BC%9A%E4%BA%BA%E7%94%9F%E5%AF%A6%E7%94%A8%E5%95%86%E5%AD%B8%E9%99%A2%E4%B9%8B%E8%87%B4%E5%AF%8C%E4%B9%8B%E5%89%8D%E5%85%88%E8%87%AA%E4%B8%BB%E3%80%8B
《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

在這三年中,為了幫助那些因疫情而難以在實體通路銷售商品的朋友,吳淡如成立了自媒體的電商平台。她對於網路時代充滿熱情,認為線上創業不僅降低了創業成本,也讓創業變得更加容易。對她來說,即便只是在臉書社團中販售用不到的物品,也可視為一種創業。這樣的方式省去了傳統行業和實體店鋪的許多成本,甚至讓網紅們能夠以低成本進行商業活動。她認為,現代的商業比以往更加親切。

吳淡如提到,她心中一直存在的那個文藝青年,也非常熱愛撰寫商業文案。在她眼中,商業文案就像是一場舞台劇,創作者能即時感受到哪些語句能獲得觀眾的掌聲。對於那些自認為格調高雅、對商業避之不及的作者,她坦言自己從小說、散文到廣告文案,並未認為其中存在什麼意識形態的鴻溝。

她回憶初入社會時,為了多存些錢實現去歐洲遊學的夢想,任何類型的稿件她都接下。不論是內衣、冰箱、電梯、泳裝、五金零件或是旅遊行程的推薦,吳淡如都經歷過這樣的廣告撰寫訓練,也為公司帶來不少收入。

她從未渴望成為文壇的泰斗只希望她的寫作沒有邊界,沒有人能為她設下框架。從文青到商人,一定需要分出邊界嗎?當母親與做自己之間,真的需要有重重柵欄嗎?她始終認為,那些柵欄是別人設立的,不應該讓自己無條件去接受。吳淡如強調,自己之所以寫作,僅僅因為熱愛寫作而已。

難不難,由自己定義

作家吳淡如認為,即使面對困難,也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疫情期間,除了維持資產管理公司和電商業務之外,她還完成了全球六大馬拉松的挑戰,並成功蒐集了全部獎牌。其中,僅有柏林馬拉松是在現場參加,其餘五個賽事則是在家附近以線上方式完成,從家中的河岸一路跑到淡水,共超過四十二公里。

此外,吳淡如目前也在攻讀歷史博士學位,並準備商學院的博士入學考試。她表示,一旦自己身處一個需要「認真系統化學習」的模式中,就會自然而然地更加努力。這種「改變角色」的模式讓她得以自我勉勵和成長。對於博士學位,她並不打算從事教職,也認為大概不會有人聘用她,因為她的教授同學大多已經接近退休。不過,吳淡如認為學習的過程遠比實際收益更為重要,過程中的樂趣和思考的進化對她來說是無價的。

有些人問她這是否困難。對此,她的回應是,比起和一群太太閒談八卦,或與一些為了賺通告費而互相指責的名嘴相比,這些挑戰並不算難。關於「難」這個概念,她認為關鍵在於個人是否認為這件事困難。

曾經有人問過一位傑出的企業家:「這一生中最難過的事情是什麼?」 那位企業家沉思了一會兒回答:「你是問難過的,還是難處理的?其實想想也沒什麼真正難過的,倒是有一些實在難處理的事……。」

對吳淡如而言,難處理並不等於難以度過。當你選擇去面對、去處理,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等待大俠來拯救的弱者;你在成長,也逐漸成熟,終有一天可以在他人和世界的種種困難中迅速找到關鍵並解決。

她指出,所謂的「難」往往是自己想出來的。宇宙的形成並不困難,因為它自然地發生了。難點通常意味著痛點,而解決了痛點,一切便會變得順暢。人生中的困難無可避免,但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透過學習某些技巧,可以和困難對話、溝通,甚至成為朋友。那些現在看來很難的事,也許再過幾十天便不再顯得困難。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面對困難時稍稍被擊倒,但絕不是一開始就倒地不起。

吳淡如對人生的看法,說簡單也簡單。她認為,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是自己的時間和自身。作為時間的主人,只要心中滿足,就能來去自如,盡力做到不錯(而非追求完美)。即使沒有外在的束縛,也可以有條不紊,因為萬事萬物之間都有一種相通的底層邏輯,或者說是自己的思考方式。她強調,世界沒有邊界,除非你自己不斷創造柵欄,把自己圍困在其中。

有些人不僅創造了柵欄將自己困住,還試圖把周圍的人也困在其中。吳淡如提醒大家,無論這些人與你是什麼關係,都不要同意這樣的做法,否則你將會後悔莫及。

人生千難萬難,做自己就不難

吳淡如在這本書的序言中,以隨和的語氣,坦率地分享了她的創作初衷。她希望這本書不拘泥於傳統的結構,沒有嚴格的起承轉合,也不強調那些「你應該如何如何」的教條法則。她指出,這本書既不完全屬於商業類,也不完全是文學作品,而是她親歷人生、在各種困境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和原則,這本書就是她的化身。她認為,這些經歷或許對讀者來說也很有用,或許能夠啟發讀者換個角度過日子,甚至改變整個人生。

即使是短短三年,吳淡如也感受到自己已經不再是三年前的那個自己。她回憶起某次在飛機上,打開螢幕中的空中音樂室,突然看見自己的身影。她提到自己的Podcast節目《人生實用商學院》,在出版這本書之前已經超過八億次的下載量;此外,她的另一個較少被關注、以講述歷史為主題的《人生不能沒故事》也已經有七千萬次的收聽紀錄。

吳淡如回顧這些成就,坦言她在創辦這些節目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單純地喜歡講述這些內容。她形容這是一個「零資本創業」,她的成本就是她自己,動力則來自她對自言自語的熱愛,這些節目也讓她能夠反覆回顧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選擇的有趣話題。她對於這個高科技時代心存感激,讓個人能輕易地開設自己的廣播節目不再是痴人說夢。在科技輔助的世界中,她相信人們可以更自主地選擇,不必依附他人,也能更自由地做自己。

她進一步提到,這種「做自己」的能力,正是源於面對並解決人生中那些曾經困擾我們的問題。雖然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略顯散漫,涵蓋了理性的思考與她的所見所聞,但核心依然明確:如何通過成長型思維,成為一個打破界限、活得更加充實快樂的人。

最後,吳淡如如此介紹自己:她樂於自稱「商人」,因為她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戰爭都只發生在商業領域中。同時,寫作依然是她最喜歡的事。為了撰寫這篇序,她特地來到巴黎,這個在她二十五歲時曾改變她人生觀的城市。當時,受到海明威《流動的饗宴》的啟發,她辭去工作,帶著積蓄來巴黎生活了一年,這段經歷對她而言充滿了意義。如今,她或許已經忘記了法語中麵包是陰性還是陽性,但隨著時間流逝,她逐漸明白了巴黎對她的深遠意義——當感覺生活受阻時,可能是有什麼東西擋住了前進的路,如果勇敢打破面前的柵欄,即使人生充滿挑戰,你也能順心地做自己。



新聞來源:民生電子報LifeNews

分享連結:

熱門

【記者/周嘉華 台北報導】 立法院12月20日針對《選罷法》、《憲法訴訟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進行討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ART365美術館於12月8日盛大揭幕知名藝術家黃文棟(黃一)的生活美學展《坐看雲 …

藝術家郭正參深受西方抽象藝術影響,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著稱,畫作以厚重的層次和符號標記為特色。抓住思想即記憶軌道中經久不滅的感動,在畫布上涵蓋了從紋理厚重的抽象畫到線性構圖的人物畫等各式圖象,郭正參個展《裸男。瓶花。風景》將在ART365展至7月14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