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大舉辦高齡精準食品國際研討會 五國專家齊聚共探健康老化新解方

分享連結:
中山醫大「高齡精準食品創新國際研討會」,邀請五國學者專家共同探討精準營養議題。圖:中山醫大 提供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因應全球高齡化社會加速發展,高齡營養與健康老化已成為當前重要課題。中山醫學大學今(13)日舉辦「高齡精準食品創新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台灣、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泰國的學者專家,圍繞科技應用、社區實踐、營養標準制訂與創新食品設計等主題進行交流,為我國高齡營養科技的產業發展與跨域合作注入新動能。

中山醫大副校長宋賢穎致詞表示,盼以AI與精準營養延長健康餘命,推動創新高齡照護。圖:中山醫大 提供

此次研討會是中山醫大執行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食品創新領域」的成果展現,由健康管理學院、營養學系、附設醫院營養科、國際健康產業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與產學營運處共同主辦。出席來賓包括副校長宋賢穎、健康管理學院院長張士昱、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營養學系主任陳璟賢及多位教授。國際講者則包括日本青森縣立保健大學山本茂教授、菲律賓本格特州立大學貝利諾教授、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劉盈盈博士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副教授蘇薇夢,展現深具實務價值的跨國學術交流成果。

「高齡精準食品創新國際研討會」設置學術海報展區,吸引學生駐足聆聽交流研究成果。圖:中山醫大 提供

中山醫大副校長宋賢穎指出,台灣僅花七年就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化所帶來的醫療與照護需求,對營養與健康產業既是挑戰也是契機。他表示,學校正積極結合臨床、科技與產業資源,推動AI應用於營養科學,發展精準營養與智慧健康方案,不僅延長壽命,更提升「健康餘命」。他強調,面對高齡社會,應以創新與同理心回應需求,本次研討會正是跨域合作的具體展現。

中山醫大「高齡精準食品創新國際研討會」針對高齡健康老化議題進行交流。圖:中山醫大 提供

研討會中,多位專家提出創新營養介入策略。中山醫大王進崑教授介紹AI驅動的互動營養平台,可即時評估長者營養狀況,搭配營養強化食品,有效改善鈣、鋅、碘及維生素D等攝取不足問題。馬來西亞劉盈盈博士分享結合基因體與微生物群調控的功能性食品研發,提升腸道菌相與代謝健康,並提出具有溝通與療癒功能的營養設計理念。

來自日本的山本茂教授則強調高齡者攝取足夠蛋白質的重要性,有助維持體重與能量;菲律賓貝利諾教授介紹「健康老化計畫」及低GI稻米等社區導向政策;泰國蘇薇夢副教授則基於世界衛生組織「整合照護長者模式」(ICOPE)架構,提出融合營養評估工具如MNA與SARC-F的預防衰弱營養模式,展現臨床與社區並重的照護實踐。

健康管理學院院長張士昱表示,本次研討會不僅促進跨國學術對話,也展示中山醫大於高齡營養領域整合研究與實務應用的成果。他強調,未來學校將持續推動營養科技的臨床轉譯與產業鏈發展,積極串聯產官學各界資源,深化跨域合作,讓創新成果真正落實於長者日常照護中,打造永續且友善的健康老化生態系。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