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竟是癌!八旬婦人停藥致復發 醫籲耐心完成療程

分享連結:
S 2416822
吳明駿醫師幫患者檢查胃鏡,發現剩下的胃又出現癌細胞,稱之「殘胃癌」。圖:台中醫院 提供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臺中一名八旬婦人去年中因為上腹部悶痛,原以為只是胃痛不舒服,連吃一個月胃藥不見改善,家人覺得不對勁帶她就醫,一檢查發現是二期胃腺癌,接受胃切除手術合併口服化療,原本恢復狀況良好,但今年例行回診時竟又發現癌細胞,醫師追問才知道患者自行停藥導致復發,經調整並持續使用化療,目前病況穩定恢復中。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吳明駿醫師指出,患者去年發現胃癌後接受半胃切除手術,術後持續口服化療,原本定期回診狀況穩定,未料她因不耐化療副作用造成身體不適自行停藥,今年初例行性回診時,在其殘留的半顆胃發現癌細胞,證實復發「殘胃癌」。

S 2416824
吳明駿醫師建議高纖飲食,少吃醃漬食物,定期健檢,才能預防胃癌,即使發現也能早期治療。圖:台中醫院 提供

吳明駿醫師表示,胃癌目前是全球癌症死因第四位、癌症發生率第五位,在台灣也長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列,而切除胃部後的殘留胃組織再發現癌細胞的「殘胃癌」,佔所有胃癌約1%~3%,主要與腸液膽汁長時間逆流到胃部有關,由於很多人都有胃痛、胃食道逆流問題,所以經常被輕忽,導致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胃癌。

吳明駿醫師認為,胃癌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有關,提醒民眾應保持定時定量高纖飲食習慣,少吃醃漬類食物,養成規律生活作息與運動、並定期健康檢查。一旦出現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經治療未改善,應及早就醫檢查;另胃癌家族史或長期胃潰瘍等疾病患者,除定期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曾接受為切除手術者也應一年一次胃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吳明駿醫師引用國健署統計資料說明,當人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會引起胃部持續慢性發炎,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癌前病變,最後導致胃癌。國健署為了降低胃癌發生率,今年在17個縣市試辦胃癌公費篩檢計畫,並預計明年全面納入公費篩檢,成為國人第六項免費癌症篩檢項目,希望讓胃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

吳明駿醫師提醒,胃癌治療主要以內視鏡切除患部合併化療與標靶藥物為主,但很多患者因為受不了化療副作用自行停藥,就容易造成癌症復發,提醒患者出現副作用可與醫師討論換藥或減量降低副作用,耐心完成治療才能成功抗癌。

新聞聯絡人:曾雪蒨/

分享連結:

熱門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由一群長期關注兒童教育與社會公益的教育工作者所組成的「臺中市群育國際同濟會」,於今年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臺灣知名藝術家洪易受邀於中友百貨舉辦個展《抱抱春彩》,展出127件色彩繽紛、充滿生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為推動永續農業與國際合作,日本岩手縣農林水產流通課主辦、台中市農業局及台中市工策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