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古蹟風華再現 耗時兩年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修復重啟

分享連結: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是貝聿銘與陳其寬這兩位國際知名建築大師的經典作品,自1963年落成後,成為東海大學與台中地區的象徵性地標,也是台灣現代建築的重要代表之一。經過長達一甲子的歲月侵蝕,路思義教堂逐漸出現損壞,並於兩年前獲得文化部的補助進行全面修繕。

東海大學的標誌性建築—路思義教堂,歷經兩年終於順利完成修復工程,(26)日舉行重啟典禮,吸引近三百位嘉賓共襄盛舉。
東海大學的標誌性建築—路思義教堂,歷經兩年終於順利完成修復工程,(26)日舉行重啟典禮,吸引近三百位嘉賓共襄盛舉。圖:東海大學 提供

這次的修繕工程耗時兩年,按照古蹟修復的規範進行,旨在保護教堂的原貌,同時提升其結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今日(9月26日)將舉行盛大的教堂重啟典禮,這不僅是建築修繕的里程碑,也是台灣文化資產保護的重要時刻。

重啟儀式邀請了當時爭取修繕經費的蔡其昌(前立法院長)與張廖萬堅(立委)等政要出席,並且包括東海大學名譽博士蔡明忠在內的三百多位嘉賓也將齊聚一堂,見證這座台灣現代建築瑰寶的重新啟用。這次修繕不僅保留了教堂的歷史價值,也為其賦予了新的生命,使其繼續成為台灣建築與文化的象徵。

3640c4ee720da4b15bd1852374c941d1

這座由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陳其寬規劃設計的教堂,以其無柱、無樑、無牆、無屋頂的獨特結構而聞名,成為全球建築界的經典之一。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教堂的結構和設施出現了嚴重的損壞,亟需修復。東海大學自2022年起,展開為期兩年的修復計畫,並於今日完成並再次開放使用,象徵著歷史文化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

在此次重啟典禮上,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致詞時表示,路思義教堂自落成以來,一直是東海大學的精神象徵,也代表著台灣現代建築的發展歷程。作為國定古蹟,這次的修復工程不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一項對文化與歷史的保護行動。他感謝社會各界對修復工作的支持與協助,尤其是前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委員、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鼎力支持。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東海路思義教堂作為國定古蹟,這次的修復工程不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一項對文化與歷史的保護行動。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東海路思義教堂作為國定古蹟,這次的修復工程不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一項對文化與歷史的保護行動。

此次典禮的重要來賓包括東海大學董事長吳清邁,爭取整建經費的前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處長李智富、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多位企業界代表如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以及陳其寬夫人林芙美女士等。眾多嘉賓共同見證了這座象徵東海精神的教堂再次展現其光輝。

東海大學表示,路思義教堂修復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天窗和鋼窗的長期漏水問題。由於教堂設計獨特,天窗的排水系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無法有效處理雨水,導致內部結構受損。修復團隊採用了最新的內視鏡技術,細緻檢測並清理了天窗排水管道,同時增設不鏽鋼網與高腳落水頭,有效防止未來發生堵塞,確保排水系統的長期有效運作。

路思義教堂自1963年落成以來,一直是台中著名地標,以無柱、無樑、無牆、無屋頂的獨特結構聞名,成為全球建築界的經典之一,更為台灣現代建築的重要代表。
路思義教堂自1963年落成以來,一直是台中著名地標,以無柱、無樑、無牆、無屋頂的獨特結構聞名,成為全球建築界的經典之一,更為台灣現代建築的重要代表。圖:東海大學 提供

東海大學指出,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是此次修復的重點之一。多年來,由於風雨侵蝕,教堂的鋼筋外露,混凝土結構出現了裂縫與損壞。為了恢復其原貌並保證結構安全,修復團隊使用專業的鏽轉化劑與無收縮水泥進行修補,不僅修復了外觀,也大幅提升了教堂的結構強度。此外,教堂南北兩側的鋼窗也因早期的不當維修而出現嚴重鏽蝕。此次修復工程嚴格遵守《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的規範,對鋼窗進行了拆解修復,並以耐久防鏽材料進行處理。修復後的鋼窗不僅美觀如初,也增強了防水功能。

東海大學說,在修復過程中,總務處同仁與修復團隊不僅專注於保護教堂的歷史價值與建築完整性,也同時考慮到了現代化使用需求。教堂內部的柳安木地板在修復過程中得以恢復原始設計,並在地板下方新增了管線空間,以確保建築的實用性,讓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建築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其功能。

東海大學感謝蔡其昌、張廖萬堅等校友在此次修復計畫的全力協助,得以讓此次修復工程得到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3200萬元的補助經費。這筆經費不僅用於修復教堂的結構損壞,也包括了對其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在典禮中提到,這次的修復不僅是對一座建築的保護,更是對台灣文化遺產的珍視與承傳。她強調,文化資產的修復與再利用,能夠讓歷史建築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其獨特的價值與功能。

張國恩校長說,重啟後的路思義教堂 文化與信仰的傳承路思義教堂的重啟,不僅僅是一座建築的復原,更是東海大學歷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時刻。作為學校與社會連結的橋樑,未來教堂將持續開放,讓更多的人能夠親身感受其獨特的建築美學與深厚的精神內涵。

經過兩年的精心修復,這座歷經六十載風雨的古蹟再次以嶄新的風貌迎接世人。路思義教堂的重啟,象徵著東海大學對於文化保護與歷史傳承的堅持,也為未來世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教堂將繼續作為東海大學的核心,見證學校的發展,並為世世代代傳遞信仰與文化的力量。

分享連結:

熱門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長者在晚年生活中活出健康與精彩,成為社會重要課題。臺中市 …

【記者/周嘉華 台北報導】 立法院12月20日針對《選罷法》、《憲法訴訟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進行討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ART365美術館於12月8日盛大揭幕知名藝術家黃文棟(黃一)的生活美學展《坐看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