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紅樹林的祕密:台灣海岸綠意背後的人工足跡

分享連結:
由於濁水溪口並無原生的紅樹林,近年來雲林縣麥寮出現的海茄苳矮林,應是從其他地區果實海漂過來而萌芽長大的(圖片來源:施習德教授)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與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施習德、許秋容教授,聯同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楊遠波,近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學刊》共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全面解析台灣紅樹林分布的歷史變遷。研究指出,現今台灣大部分紅樹林並非原生,而是人為引入與栽植所致,對過往「紅樹林應遍佈台灣海岸」的普遍觀念提出挑戰。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施習德教授(左)與許秋容教授(右),以及中山大學退休教授楊遠波老師,共同發表〈台灣紅樹林分布的變遷〉。

該研究綜合逾130篇國內外文獻,回顧自1864年首次文獻記載起,橫跨明、清、日本時代至現代的紅樹林分布與變遷。經系統性比對,研究團隊發現,除少數原生族群外,多數現存紅樹林皆為歷史上由福建、廣東等地引入,或政府遷台後大規模沿海栽植擴展所形成。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施習德教授(右)與許秋容教授(中),以及中山大學退休教授楊遠波老師(左),共同發表〈台灣紅樹林分布的變遷〉。(圖片來源:施習德教授)

研究顯示,基隆灣與高雄港(舊稱高雄灣)曾擁有原生紅樹林族群,但現已滅絕。基隆港的水筆仔在日本時代後期便不復存在;高雄港曾擁有六種紅樹植物,但亦因港口開發等因素逐漸消失。目前僅屏東東港的大鵬灣仍留存疑為台灣少數原生的海茄苳百年老樹。

taiwanzuizaodehongshuzhiwubiaobenwei1864niancaizid
台灣最早的紅樹植物標本,為1864年採自淡水河口的水筆仔標本,保存於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和英國皇家邱植物園。(圖片來源:許秋容教授)

其他地區如淡水河口與新竹新豐的紅樹林,則被確認為非原生。淡水紅樹林現存植被,是1925年前後由當地貿易商黃東茂自福建鼓浪嶼引入後繁衍而成;新竹新豐的水筆仔與海茄苳,則可追溯至1790年由徐熙拱從廣東陸豐引種。整體而言,台灣西海岸現存紅樹林無可考的原生分布紀錄,皆為人為栽植所致。

youyuzhuoshuixikoubingwuyuanshengdehongshulinjinni 1
由於濁水溪口並無原生的紅樹林,近年來雲林縣麥寮出現的海茄苳矮林,應是從其他地區果實海漂過來而萌芽長大的。(圖片來源:施習德教授)

三位教授在紅樹林研究領域各有專精。許秋容與楊遠波曾於2005年合作發行台灣第一套紅樹林植物郵票,並分別發表多項紅樹林植物新種,證實台灣水筆仔品系獨異於印度與東南亞。施習德教授則專注於濕地蟹類多樣性研究,發表超過90個無脊椎動物新種,現致力探討非原生紅樹林對海岸生態系之影響。

研究團隊強調,此成果不僅重塑台灣紅樹林的歷史定位,也為海岸濕地生態保育與管理策略提供嶄新參考。未來在環境治理與生態教育上,盼能推動更務實、宏觀與永續的發展方向。

分享連結:

熱門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臺灣知名藝術家洪易受邀於中友百貨舉辦個展《抱抱春彩》,展出127件色彩繽紛、充滿生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為推動永續農業與國際合作,日本岩手縣農林水產流通課主辦、台中市農業局及台中市工策會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自1月25日至2月23日舉辦「2025台韓國際聯合交流展」,由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