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蘇彩娥/南投報導】
在南投市振興里,一場關於「客底文化」的復興運動正悄悄展開。面對全球化與文化斷層的挑戰,南投市公所啟動「包尾山水育客庄-振興里客底文化發展計畫」,以田野調查、教育共學、出版與展演串連文化行動,讓逐漸淡出的客底記憶再次走進生活。

成果展於10月9日下午在包尾帝君廟登場,活動由芳美長壽太鼓隊以《客家本色》及《紅紅青春敲阿敲》開場,鏗鏘鼓聲象徵客家精神的堅毅與生命力。現場播放計畫紀錄影片,回顧從文史調查、小旅行、手作課程、教材應用,到專書與繪本出版的完整歷程,展現文化復興的全貌。
展區同樣驚喜滿滿,不僅有珍貴的武術文物展出,更同步發表客底文化專書《芳美包尾-南投市振興里的族群記憶與文化行動》與繪本《獅子還在嗎?》。現場提供豬籠粄、冷泡茶與手作點心,讓參與者一邊感受在地風味、一邊體驗文化之美。

本計畫由南投市公所主辦、大美國際文化創意公司執行,獲中央客家委員會補助,並感謝南投縣文化局與客家發展所協助審稿。市長張嘉哲表示,客家文化中的勤儉、團結與尊老愛幼精神,是南投多元文化的重要基石。這次計畫不僅讓孩子從小建立族群認同,也讓長輩的智慧與生活記憶被系統性保存,「讓客底精神成為城市文化的底蘊與力量」。

客家委員會對此高度肯定,指出振興里透過繪本、教材與共學實踐「族群主流化」政策精神,成功讓文化從紙上走進生活,成為全國推動客底文化的典範。
南投縣文化局代理局長李玉蘭則透露,此次客委會補助經費共150萬元,用於田野研究與繪本創作。她引述雲林科技大學調查指出,南投市正心里一帶其實是隱藏版客家聚落,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透過這次行動,南投展現出文化多元共融的新面貌,也替客底文化的再生寫下精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