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畫廊《紅塵費納奇鏡》聯展 4位藝術家黃耀鋅、陳楷仁、紀少淵、李東峻以繪畫及雕塑訴說對當代社會的觀察

分享連結:

記者/葉志雲 台中報導

現代畫廊新推出的《紅塵費納奇鏡》聯展,7月2日舉行開幕式,4位參展的藝術家黃耀鋅、陳楷仁、紀少淵、李東峻,今天都從各地趕來台中,為自己的創作導覽。4位中青輩藝術家從各個面向紀錄著快速流動的當代社會,以及日復一日的當代人類,透過作品表達對當下周遭社會,甚至世界的觀察。

在4位風格強烈藝術家細膩的觀察下,如詩、如戲、如夢、如歌,多面向的描繪當代社會現象;無論是剖析、嘲諷、暗喻,亦或是關懷,藝術家們透過獨特的創作語彙,道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情緒與景況,並以觀察、旁觀的角度,側寫當代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心緒及行為,與觀賞者產生共鳴之餘,也不免令人莞爾一笑。

現代畫廊指出,「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生活有如費納奇鏡中一幀一幀的畫面,快速轉動卻機械般的重複著;藝術家作為觀察者,在創作中反映出日常中那些的美好與憂傷,與觀賞者搭起共感的橋樑。

現代畫廊指出,反映了拉丁美洲一整個世紀社會現況的著作《百年孤獨》中,曾有這樣一段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甚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2014)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家,以幻想切入現實社會的景況。《紅塵費納奇鏡》就如同《百年孤獨》一般,以充滿想像裡的描繪現實生活,集結黃耀鋅、陳楷仁、紀少淵、李東峻四位藝術家,從各個面向紀錄著快速流動的當代社會與日復一日的當代人類。

1979年出生的黃耀鋅,居住板橋,畢業於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繪畫組,他擅長將平常關心時事和周遭社會事件的想法化為創作。黃耀鋅作畫媒材多元,技法獨特,他以模型紙板為底材,拼貼組合後,再用炭精筆丶不透明水彩丶壓克力丶墨汁等顏料創作,畫面處理好後,最後再以壓克力水性凡尼斯固色,達到防水及防止黃變的效果。

對於世界的走向,不乏「先知」做出預言;在馬雅預言2012年為末日之時展開全職創作的黃耀鋅,也以預言做為創作發想。在末日預言的陪伴下,黃耀鋅發現,日常中的小事開始變得彌足珍貴。

法國藝術家培根曾說過「我相信藝術即紀錄:我認為藝術是報導。」黃耀鋅在長時間閱讀、消化報導及社會時事後,將所見所聞經由想像力的轉化,建構出一件又一件風格強烈的社會肖像畫,奇幻描寫背後是充滿著故事性的圖像,螢光色的方框暗示了思想與恐慌的禁錮。如同反射社會的明鏡,黃耀鋅的創作充滿了時代性的語彙,世界動態被擬人化的描繪在畫面中,觀賞這些畫作有如觀察著整個社會脈動,精闢且不落俗套。

自稱「倒插人」的陳楷仁,是桃園人,1982年出生,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美術系,現職是國小老師,他是帶領學生在游泳池教學時,一聲令下,看到小學生在水池中練習打水的動作,樣子像似投降,被這個畫面震撼到,而開始創作倒插人。

陳楷仁以畫面中的表皮層,象徵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而人類力爭上游,逆水行舟地為生活努力的景況,在他的筆下,成了幽默作品的靈感來源。

童趣的畫面、糖果般的用色,陳楷仁剖析著日常所見、感悟於生活。畫面中的人物無論暢悠游或是倒插在表皮層中,俏皮的畫面皆來自於真實生活中的片段。呼應著希臘神話及卡謬思想中,薛西弗斯不斷將巨石推上山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行為,這種生命本無意義的思想,經過藝術家陳楷仁象徵性的戲謔筆法,以及糖果般歡快的色彩中,輕巧的與觀眾們展開哲學性的對話。

1995年出生的紀少淵,台中人,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及研究所,他愛用比較多的色彩和宗教符號詮釋日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創作以壓克力和油彩繪畫,畫面色彩特別的豐富。

紀少淵細膩觀察人與人到人與物,將人類的行為全面解構,在充滿戲劇般的舞台效果畫面中,人類彷彿演員,以誇張的方式,演出人類多面向的社交行為,進而衍生出藝術家對於「存在」這一命題的思考。

在充滿寓意與詩意的畫面中,人的群聚天性,化作宗教儀式般的莊嚴。藝術家紀少淵分析著眼前所見,思考著人如何因生命經驗的多樣性,造就了不同的行為。紀少淵自述:「日常中隱藏的暴力,藏匿於明亮歡快的生活場景中。以不同節奏的筆觸,勾勒出當下人們內心活動的具現化流動。詼諧暗諷的圖像安排,控訴關係中形成的焦慮。」在如中世紀歐洲的宗教場域,或是如中國園林山水的雲霧中,紀少淵的畫面彷彿寓言一般,簡潔風趣地訴說人性的多變,以及存在與否的哲學思考。

1995年出生的李東峻,老家在南投,從小跟隨爺爺奶奶在山上工作,玩伴都是大自然和貓、狗、鳥、老鼠等動物;畢業於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木雕組,工作室在學校所在的大村鄉,從事木雕丶玻璃纖維等雕塑創作,不擅長與人交流的他,雕塑題材主要是動物,也有人物,喜愛藉由動物的雕塑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以雕塑為創作主軸的李東峻,利用動物形象傳達出對於社會的溫情。在成長過程中,李東峻對人類充滿著疏離感,但對於語言不通的小動物卻感到親切與關心。

深受羅丹理念的影響,李東峻認為雕塑要令觀者感受到溫度,此次展出《流浪日記》系列,以觀察流浪動物作為出發點,將弱勢的流浪動物神格化及巨大化,除了將人類生活的點滴轉化到這些造型可愛的動物雕塑上,同時承載了自身情感的投射,以及對於社會的溫情關懷。

█ 展訊

展名:《紅塵費納奇鏡》黃耀鋅+陳楷仁+紀少淵+李東峻

展期:2022. 06. 11 – 08.28

地址:台中市西區公益路155巷9號B1現代畫廊

電話:04-23051217

影片連結

分享連結:

熱門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台中市跨業交流會如意組六位成員聯合舉辦的攝影展《如意好攝》,今日(3日)在童綜合醫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米其林星級點心專家「添好運」,作為港式飲食文化的代表品牌,今年年底再度為市場注入新靈 …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長者在晚年生活中活出健康與精彩,成為社會重要課題。臺中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