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佳景 綜合報導
來自台灣清水的王淑鈴與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柏丹 Daniel PULMAN ,兩⼈相遇於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周遊輾轉城市與鄉間,帶著故鄉的記憶受他鄉滋養,共同編織《⼭的語⾔》。此次展名《⼭的語⾔》源⾃兩位藝術家於倫敦⽣活期間共同觀賞劇作家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所編撰的同名獨幕劇,觀後的衝擊尤其長年盤旋於王淑鈴的⼼中,由此催⽣出以繪畫性作為主體的雙個展《⼭的語⾔》。

王淑鈴從台中清⽔到英國倫敦,⾃2020年因世界性的疫情肆虐,再次輾轉回到了台中的家鄉,王淑鈴長年透過她的繪畫傳達個⼈經驗與外在風景之間的深沉思考,她認為抽象繪畫的構成融合了語所不能⾔及的⽣活體驗,創作者⾯對平坦的表⾯,將個⼈際遇反覆著墨,形成可視的感官經驗。此次曝光的新作,呈現王淑鈴全新的抽象語彙,畫作中,「光」以淡墨的⾊彩,在巨⼤、充滿動能的筆勢縫隙中輝映,於藝術家純熟且具標誌性的「複合空間」繪畫中,再添⼀筆。

從英國曼徹斯特到台中清⽔,藝術家柏丹竟在⼆⼗⼀世紀的現代,實踐⼗八世紀歐洲盛⾏的壯遊(Grand Tour),在疏離冷峻的⽂化關係裡成為⼀位當代漫遊者,此次呈現的《⾕關系列》為柏丹兩年前探索台中群⼭期間偶遇⼀群⾝穿圖騰,於⼤甲休憩、游泳的⼈群,他透過獨到的厚塗繪畫表現材料的物質張⼒,具象的鄉野風景也因抽象的⾊塊呈現「去熟悉化」之視錯覺,《⾕關系列》是柏丹的凝視與雕琢,壯麗的⾃然景緻、近如咫尺的顏料邀請觀者參與其中。

1963年出⽣於台灣台中,1997年獲英國「中央聖⾺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學⼠學位,1999年獲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碩⼠學位。畢業後即廣受全球各地美術館與畫廊邀展,於2006年受倫敦國家畫廊邀請展出,2007年受邀展出於美國休斯頓美術館與澳洲維多利亞國家畫廊。王淑鈴更是⾸位獲頒美國華盛頓赫希洪美術館Hirshhorn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2019年最⾼榮譽獎項的台灣藝術家。

王淑鈴的作品體現其⾃⾝所受到台灣⺠間典故、佛道哲學思想與書法氣韻等影響,具有強烈的東⽅藝術⽂化內涵。王淑鈴的個⼈⼤型抽象作品尤為著名,主要以東⽅⼭⽔意象與⻄⽅抽象繪畫風格創作基底,融合個⼈的情緒與意念,以⼤膽且揮灑的筆法搭配氣勢恢宏的構圖,幻化揮灑盡情的⾊彩於畫布上縱橫,在形的流動與轉化之際,體現個⼈沛然無盡的思緒與意念。

1975年出⽣於英國曼徹斯特,1999年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繪畫碩⼠。DanielPulman曾旅居於巴黎、紐約、⽇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他擅長透過繪畫創作描繪對當地⾃然風貌與市井⽣活的觀察、感知和記憶。《⾕關系列》靈感來⾃於Pulman和藝術家王淑鈴(Suling WANG)偕同探索台灣中部群⼭時,遇到⼀群在⼤甲溪游泳、釣⿂和休憩的⼈群,並在這些⼈的刺青圖騰中看⾒與岩層之間靜默的對話關係。

Pulman以顏料混和複合媒材的厚塗繪畫(impastopainting),在⼆維的畫布上反覆研究,將蜿蜒起伏的岩層轉化為有機的三維立體結構,Pulman將⼭腳下的⼈群的刺青以豐富的⾊彩和筆觸層層堆疊,將⾕關的溪⽔潺潺與岩層肌理巧妙的透過抽象的線條與⼈物融合照應,形成《⾕關系列》中壯麗的⾃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