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一名年僅38歲、體重超過120公斤的林姓男子,平日忙於國際業務,經常應酬大吃大喝,儘管早已察覺自己有三高問題,卻未積極治療。未料,去年底出國洽公期間,腳底隱約疼痛仍強行走完行程,回到飯店才赫然發現鞋內滲血,腳底皮膚幾近整片脫落。返台就醫後,竟被診斷為「嚴重糖尿病足潰瘍」,若再拖延恐需截肢保命。
林男自述,當時腳底只有輕微不適,並未放在心上,直到當天行程結束,驚覺鞋子滲出血水,脫鞋檢查才發現腳底皮膚嚴重脫落,甚至可見暗紫色皮下組織。返國後自行使用抗生素及藥膏治療未見改善,傷口持續惡化,走路更引發劇痛,才緊急掛急診。

經醫師診斷,林男罹患「糖尿病足潰瘍」(Diabetic Foot Ulcer, DFU),屬於糖尿病神經病變併發症之一,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周邊神經與血管損傷,使足部易形成硬繭、外傷後難癒合。進一步檢查發現,其糖化血色素高達12%(正常值為6%以下),體內發炎指數CRP更飆破16mg/dL(正常值為1mg/dL),處於高度發炎狀態,若未即時清創,恐引發骨髓炎或敗血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骨科主治醫師蔡孟學表示,糖尿病足潰瘍是糖尿病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患者常因神經感覺遲鈍忽略初期症狀,等到傷口惡化才就醫,已陷入高度感染風險。
醫療團隊立即安排清創手術,並整合腎臟科、內分泌科與傷口照護團隊進行治療,給予抗生素、胰島素、專用藥膏及高壓氧治療。經歷近一個月住院治療,林男最終成功保住雙腳,順利出院。
蔡孟學呼籲,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追蹤血糖控制,並加強足部照護與檢查,避免微小傷口惡化。尤其足部循環差、感覺遲鈍,若再加上清潔不當,易成為細菌溫床,一旦感染恐釀嚴重後果。建議糖友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專業足部檢查,落實血糖控制,才能遠離截肢風險。